中国实体企业实效的持续增长方案解决商
INFORMATION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态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3-04-06
2365

1. 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作为国家鼓励和支持的产业,近几年来, 相关政府部门先后出台多项产业政策支持和鼓励其发展。涉及的主要产业政策 如下表所示: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仅对本行业实行行业宏观管理,未对行业的经营资质和准入门槛作出具体要求,企业的业务管理和生产经营基本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行业竞争格局也是市场化竞争所呈现的结果。

 

2. 行业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2.1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定义及特征

智能可穿戴设备指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智能设备,它是基于人体自然能力或环境能力,通过内置传感器、无线通信、集成芯片、多媒体技术等实现用户信息交互、人体健康监测、健康放松及生活娱乐等功能的智能设备。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云存储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不断融合创新的最佳载体,具有可穿戴性、可移动性、可持续性、可交互性以及简单操作性五大基本特征,各个特征的具体内涵如下表所示:

 

 

而从产品的性质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分为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针对普通人群,通过运动监测、肌肉放松、康复理疗等方式实现用户的自我健康管理和健康状况改善,代表性产品包括健康手表、可穿戴按摩仪、智能腕带等常见产品,以及智能服装、书包、鞋袜等各类非主流产品形态;而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服务对象为各类疾病患者人群,为特定疾病患者人群提供监测防范和对慢性病患者人群进行治疗指导,代表性产品有血压计、血糖仪、血脂检测仪、可穿戴心率除颤器等。

 

 

可穿戴设备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个世纪 70 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研究者深入研究可穿戴计算领域,智能可穿戴设备得到学术界、产业界广泛关注。2012 年因谷歌眼镜的亮相,被称作“智能可穿戴设备元年”。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创新空间逐步收窄和市场增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智能可穿戴设备成为了智能终端产业消费电子产品发展主力。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健康意识越发强烈,健康观念逐渐从“有病才医”向“无病预防,有病干预、注重康复” 转变。为迎合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智能可穿戴设备加入健康功能,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同时也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种类更加丰富。从应用场景来看,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应用于健康监测、康复护理等健康领域。

 

2.2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规模

2.2.1 全球市场情况

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据 IDC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 2014 年-2021 年复合增长率为 51.69%,其中,2020 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 4.45 亿台,同比增长 25.00%;2021 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 5.34 亿台,同比增长 20%;预计 2021-2025 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复合增长率约为 26.28%,2025 年预计出货量将达到 13.58 亿台。

 

 

据 Gartner 预测,到 2022 年全球消费者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上的支出合计可达到 938.58 亿美元,较 2019 年将增长 476.64 亿美元,三年间实现近 100%的增幅。

 

 

 

2.2.2 中国市场情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居民的购买力逐渐增强,良好的经济环境推动了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普及。2016-2020 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由 175.2 亿元增长至 632.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7.8%。伴随着未来居民健康的意识的进一步提升,以及行业相关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预计 2025 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 1,573.1 亿元。

 

 

 

其中,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是目前行业市场上的主要品类。2016-2020 年我国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由 147.9 亿元增长至 507.6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6.11%。消费者对健康保养需求的日常化和大众化对行业产生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预计 2025 年我国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 1,110.5 亿元。

 

 

 

2.3 智能可穿戴设备细分市场状况

按摩仪器是根据物理学、仿生学、生物电学、中医学以及多年临床实践而研制开发出的新一代保健器材,通常运用机械、电子、电热等技术方法模拟各种按摩手法,旨在帮助器具使用者缓解疲劳、舒缓神经、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保健强身效果。按摩仪器的技术原理包括机械按摩、气囊按摩和弱电流脉冲按摩等种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转变与提升的背景下,按摩仪器行业得以快速发展。而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应用,按摩装置实现了精确化和小型化控制,用户体验的优化也进一步推动了按摩仪器的市场发展。根据观研天下数据,2021 年我国按摩仪器市场规模达到 144 亿元,预计于 2027 年将增长至 23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8.65%。

 

 

按摩仪器主要分为大型按摩仪器和小型按摩仪器,大型按摩仪器主要为具备全身按摩功能的按摩椅、按摩床垫等,而小型按摩仪器则为作用于特定部位的便携式按摩产品,例如头部、颈部、腰部等按摩产品。相较于按摩椅等大型按摩器具,小型按摩仪器因其客单价低、体积小、便携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增速较高,目前市场占比已经超过大型按摩仪器。随着用户对按摩仪器便携属性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产品应用场景与智能化的需求,更为精巧的可穿戴按摩仪应运而生,如可穿戴颈椎按摩仪、可穿戴腰部按摩仪等。

 

2.4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趋势

2.4.1 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推动健康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居民收入水平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7 年的 25,974 元提升至 2021 年的 35,128 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7.8%。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及健康消费意识都随之提升,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消费有望同步增长。

 

2.4.2 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逐步增长,整体健康意识觉醒

在健康意识逐步加强的背景下,我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持续增加,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不断上升。2017-2021 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由 1,451 元提高至 2,115 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9.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由 7.9%扩大至 8.8%。2020 年人均消费支出略有下滑,而随着宏观经济复苏,未来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望延续增长的态势。同时,消费升级促使消费需求从“刚需消费”向“生活品质”转变,消费者更加关注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以改善生活品质,进而促进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4.3 “亚健康”群体扩大化,职场人士颈腰椎问题突出

近年来,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得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高强度的工作导致职场人士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长期受到颈椎、腰椎及血液循环不畅等慢性病的困扰。据《2022 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在 70 前、70 后、80 后、90 后、95 后、00 后这六个年龄段的人群里,95 后健康自评分最低,00 后近一年健康困扰数量最多,中青年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此外,办公群体颈腰椎问题突出。在电子化办公的场景下,职场人士需要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容易导致肩背酸痛、颈椎腰椎僵硬、眼部疲劳肿胀等。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21 职场白领健康图鉴》显示,白领群体腰椎/颈椎问题占比达到 67%,与睡眠问题并列为最普遍的职场健康问题。职场人士广泛受到健康困扰,促进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2.4.4 商旅办公人群规模扩张,可穿戴健康产品市场广阔

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产品与服务贸易的日渐活跃,我国差旅群体规模持续扩张。以高铁为例,据国家铁路局统计,2019 年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 35.8 亿人次,2016-2019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8.9%。职场人士在高频商旅过程中普遍存在身体不适等现象,随着消费者在长途旅程下对舒适性的需求提高,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需求呈现增长趋势。职场人士的工作属性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带来增量客群,适用于旅途和办公环境的可穿戴式理疗健康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商旅人群个人护理与健康保健的需求。

 

 

 

2.4.5 日常养生护理需求持续提高,带动可穿戴设备需求释放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消费目的由患病后的医疗型消费向患病前的预防型消费转变,日常养生护理需求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央视财经发布的《中国青年消费大数据》显示,健康养生成为 2020 年青年人消费前三名,占总消费比重的 26.11%。90 后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保健、按摩等健康相关消费持续增长。相较高客单价、受地域限制的定点消费模式,智能可穿戴产品兼具时尚美观与自助便携的优势,而产品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将持续推动可穿戴设备的推广与普及。

 

 

2.4.6 老龄化趋势加深与慢性病人口增加,推动健康监测产业的成长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慢性病负担日益加深,人们健康意识持续提升,我国健康监测与管理市场需求也相应呈现增长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 年全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 2.6 亿人,占总人口 18.7%,十年来老年人口增长近 8,000 万,与此同时,我国慢性病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趋势加深与慢性病的人口增加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了发展契机,具备健康监测功能的可穿戴产品能够帮助用户发现潜在风险,及时干预与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实现自我日常健康监控及管理。

 

3. 行业主要壁垒

 

3.1 技术壁垒

智能穿戴行业具有技术升级较快、产品持续迭代的特点,需要依托于持续的技术升级或产品创新来吸引消费者,从而推动产品的销售。行业内企业一方面需要在现有产品线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技术路径和应用方案,推出差异化的新产品系列;另一方面需要针对存量产品的现有技术方案持续升级迭代,搭载新的功能模块,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因此,上述行业特征对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和知识产权储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2 品牌壁垒

目前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参与者数量较多,产品性能参差不齐,因此品牌知名度成为了消费者选择产品时的重要参考。而品牌形象的树立是一家企业在产品质量、产品设计、品牌定位和营销网络等诸多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长期耕耘的结果,品牌定位与品牌经营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本行业的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树立稳固的品牌形象。

 

3.3 渠道壁垒

由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消费群体是个人与家庭用户,因此建立能够面向全国的多层次销售网络是实现销售转化的关键,目前国内的销售渠道既包括天猫、京东、抖音等线上电商平台,也包括门店、专柜、礼品等线下渠道。上述销售渠道的建立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和资源投放,同时也依赖于丰富的渠道运营经验和合作伙伴支持,因此行业的新进入者较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渠道网络的建设。

 

4. 行业发展态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1 行业发展态势及面临的机遇 

 

4.1.1 国家政策鼓励行业发展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作为国家鼓励和支持的产业,近几年来,相关政府部门先后出台多项产业政策支持和鼓励其发展。

 

4.1.2 居民健康消费意识推动行业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渐提升和健康消费意识的觉醒,市场对于智能可穿戴设 备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4.2 面临的挑战

4.2.1 市场竞争加剧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属于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具有产品类目多、更新迭代快、市场前景广阔等特征,因而市场参与者逐渐增多。一方面,部分知名消费电子企业和医疗设备企业积极开展产品布局,利用其庞大的资金实力、领先的渠道优势抢占市场;另一方面,部分中小企业利用价格优势、采取追随战略抢占市场,行业整体处于充分竞争状态。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所引发的重营销轻研发、盲目追随等现象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4.2.2 行业规范化程度不高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以及对行业内企业进行统一管理的专项法律法规都仍在逐步完善中,导致现阶段部分质量和性能欠佳的产品流入市场,该等产品影响了消费者心中的行业形象和对产品的信任。

 

4.2.3 知识产权制度保障不足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研发和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然而,行业内部分欠缺创新动力与研发实力的企业通过模仿甚至抄袭知名企业的产品进行销售,导致知识产权侵权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前对该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以及对于技术创新和知识成果的保护力度均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

 

声明:本网站部分作品内容(视频、图片、文章等)来源于互联网公开途径搜索获取,并未限制转载或者复制,如涉及作品侵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初步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第一时间删除。

免费电话
微信
在线咨询